11月7日,2014年城市中國計劃年會在北京市中關村冠假日酒店舉行。本次會議的主題是《中國城鎮化:遠見、戰略與行動》。
參會的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演講時透露,國家發改委已經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(2014~2020年)中的重點工作分工落實到各個部門,明確了今明連年的工作重點,要求各個部門不遺余力地向前推進。目前,國家發改委正在推進兩件事。
一件事是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。
國家發改委和其他11個部委初步確定了"62+2"的試點方案,即在62個市、縣和兩個省(安徽、江蘇)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。試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:一是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擔機制;二是建立多元、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;三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;四是探索更加高效的、行政成本更低的"鎮改市"模式。
徐林解釋,通過新型城鎮化試點,將探索城市基礎建設多元化的、可持續的、成本合理的融資模式,同時探索建立一套合理的債務風險控制制度。目前財政部正在熱推的PPP模式,即怎么更好的引入私人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,也是新型城鎮化試點的重要內容。
在徐林看來,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最難的。改革的復雜在于要實現多重的目標,一方面在農民進城的過程中要有效保護農民產權,另一方面要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,同時還要使農民的耕地通過流轉實現更有規模效益的經營。徐林透露,新型城鎮化試點將進一步探索農民宅基地使用權、耕地承包經營權保護問題,以及在銀行抵押后的產權保護問題。
據了解,我國在1997年以后基本停止了設市,但是我國目前人口超過50萬的建制鎮很多,比如東莞的虎門鎮已經有60、70萬的人口了。按照過去的劃分標準,超過50萬人口就屬于大城市了,如今這些地區仍按鄉鎮設置,顯然不利于管理。
但是,徐林表示,業界有一種擔心,就是"鎮改市"以后會不會把政府的框架拉的很大,城鎮化成本變高?因此在新型城鎮化的試點過程當中,同時將探索改變政府的架構。不一定上面有什么機構,下面就配什么機構。
"我覺得在基層政府是最適合做大部制改革的,不需要設那么多的政府部門,行政成本自然會降低。也不是一定要設四套班子(黨、政、人大、政協)。"徐林說。
據悉,國家發改委希望通過新型城鎮化試點,就上述問題面臨的不同思考和想法,找到一套切實可以普及、復制的做法。
徐林表示,國家發改委正在推進的另一件事是編制"3個1億人"的實施方案。
按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的要求,推進城鎮化要把"3個1億人"作為重點,即到2020年,要使1億目前已經在城鎮工作居住的農民工能夠落戶,要讓目前在各類城鎮居住的1億人通過棚戶區、城中村改造實現居住條件的改善,要使1億中西部農民就近轉移、就近城鎮化。
徐林強調,關于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,目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"新",理解上還不是很到位。其認為,首先,新型城鎮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。是跟整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聯系在一起的。如果沒有經濟的發展、沒有結構的提升,人為的把農民往城里趕,這就不是自然的過程,而是人為的"拔"的過程。因此,一定要順應自然發展規律,順勢而為地推動城鎮化;其次,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本,既能讓有條件、有意愿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,也要讓不愿意落戶的農民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務。
"我國之所以編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,是因為我國有一些制度障礙阻礙城鎮化自然發展。因為中國城鄉制度分割,特別是建立在城鄉戶籍制度基礎上的社會待遇、福利的差異化,阻礙了發展要素的自由流動。"徐林說,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推進制度的改革,消除阻礙城鎮化發展的城鄉分割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