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10月13日在北京透露,目前中國耕地安全形勢嚴峻,按進口農產品折算,全國耕地資源缺口高達7億畝。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,耕地紅線都一定要守住。
在10月13日召開的“土地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研討會”上,鄖文聚指出,中國耕地資源安全實際上是一個世界級難題。從現狀來看,中國耕地資源承受壓力接近極限,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一是耕地質量退化嚴重,東北、華北、長江中下游農區耕地已出現從點到面的系統性退化、整體亞健康,生態功能嚴重受損。
二是生產力組織水平較低,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”結果顯示中國現有耕地僅45%具備灌溉條件,新技術、新方法無法納入生產力體系,同時旱坡地利用可持續性堪憂,新增耕地質量不高且熟化周期長。
三是損廢耕地得不到有效治理。
四是耕地總量缺口擴大。
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吳次芳也在此間指出,中國面臨十分嚴峻的土地壓力,荒漠化土地面積占27%,沙化土地面積占18%,水土流失面積占31%,20%左右的耕地受到污染,超過1億畝耕地已經次生鹽漬化,優質耕地比例很低,土地健康狀況堪憂。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,中國的人均生存空間被壓縮到原來的五分之一。
而且,吳次芳指出,中國土地科學與工程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,至少有20年以上的差距。他建議,設置土地科學與工程學科,以推動關鍵性的土地工程技術創新等。
鄖文聚則認為,必須盡快明確支撐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的研發方向和重點。圍繞耕地利用的現實問題和緊迫需求,提高研發速度,補齊技術短板,形成持續自主的系統創新能力。必須盡快形成耕地數量、質量、生態三位一體的監管技術體系,建設監管平臺,提高耕地資源利用管理的整體水平,保障國家耕地資源安全。其中主要創新點包括:耕地質量感知技術、耕地生產力快速形成技術等。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金土地網站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原標題:國土部專家:中國耕地資源缺口達7億畝